買房3年裝修電話頻"糾纏" 業(yè)主:一天接七八個
作者:未知 來源:亞心網(wǎng)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27日 【字體:大 中 小】
買房、裝修、入住,本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然而不少住戶平靜的生活自購房之日起就被無休止的裝修推銷騷擾電話所打破。
“我們這家裝修公司可免費為您提供裝修設計”“我們正在舉辦裝修送軟裝活動,再送千元購物券”……作為買房的業(yè)主,你可能會多次接到裝修公司的推銷電話,可對于首府市民王先生來說,3年前購買的房子,至今還能隔三岔五收到裝修公司密集的推銷電話,著實令人苦惱。
業(yè)主:推銷電話一天接七八個
“一天接七八個電話,有一次周末接到10個,都是裝修公司業(yè)務員打來的。”王先生于2013年在米東區(qū)一處樓盤購買了一套房,由于工作繁忙,一直無暇裝修,“自從買房后,我的電話就沒消停過,這些人是怎么知道我的手機號的?”王先生說,這些業(yè)務員不但知道自己和愛人的姓名和電話,還知道新房的地址、面積、戶型等信息。3年來,類似的電話從未間斷,不分時間段,晚上、周末都會接到電話,“有一次我正在開會,電話接通,一聽是裝修公司的我就掛斷了,沒想到對方再次打來后辱罵我。”王先生氣憤地說。
在王先生展示的通話記錄清單中可以看到,僅最近3天,陌生來電多達20多個,“你看,我手機上這些多以‘6’或‘2’開頭的座機號碼,大多數(shù)都是裝修公司的電話。”王先生無奈地搖了搖頭說,自己從事銷售行業(yè),擔心是客戶打來的電話,看見陌生來電也無法拒接。
同樣受到裝修公司營銷電話騷擾的還有董先生。據(jù)其介紹,自今年5月拿到單位集資房的新房鑰匙后,各類裝修公司的騷擾電話就沒有停過,“就連我們單位沒要集資房的同事,也接到過類似的電話,嚇得我都不敢接陌生來電了。”董先生說。
裝修公司:沒客戶電話無法做生意
關事宜,我個人的信息他們從哪得到的?”對此,王先生很疑惑。
記者從王先生提供的陌生來電號碼里隨意選了兩個號碼,首先撥通6062×××,說自己在手機上看到這個未接來電。對方稱是位于美居物流園一家裝修公司的業(yè)務員,然后開始介紹優(yōu)惠家裝活動。隨后記者追問,之前從來沒有跟該公司聯(lián)系過,對方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的?對方表示,是公司給的電話清單,自己只是按清單上的聯(lián)系方式挨個撥打,至于電話清單從何而來,對方表示并不清楚。
隨后,記者撥通另一部電話6063×××,對方稱是西大橋附近一家裝修公司的工作人員,公司正在舉辦裝修優(yōu)惠活動,之前打電話是想通知王先生來參加。對于“如何知道手機號碼”的詢問,對方表示是經理提供的,“這個你懂的,我們都是與房產公司合作的,如果沒有客戶電話,沒辦法做生意”。
業(yè)內揭秘:一條信息5元至10元
記者從一位從事房產銷售的業(yè)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裝修公司的業(yè)務除了客戶主動登門要求裝修,全靠電話營銷拉客戶,而這種營銷必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取得有潛在裝修需求的客戶詳細資料。
“客戶詳細資料的獲取方式多是從售樓處和物業(yè)管理處泄露出去的。”該人士透露,裝修業(yè)競爭激烈,裝修公司大多從地產商售樓處購買客戶資料,一般一條客戶信息5元至10元不等。
其次是物業(yè)管理處,工作人員為牟取私利,先過濾掉業(yè)主中沒有裝修意向的,再將收集的有裝修意向的業(yè)主信息,售賣給裝修公司。
“當然也不排除人情的原因,有些接觸過住戶信息的人會把相關資料免費送給裝修公司的業(yè)務員。”該房產銷售人員表示,以上3種情況的交易都在私下進行,一般要有熟人才可以操作。
調查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同一份樓盤的業(yè)主資料還有可能被裝修公司倒賣給另一家同行業(yè)公司,導致業(yè)主被不同裝修公司反復騷擾,而這一點也在調查中被證實,“我前天上午剛拒絕了一家裝修公司,這兩天就不斷接到不同公司業(yè)務員的推銷電話。”董先生說。
相關提醒
建議簽個人信息保密條款
針對業(yè)主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情況,業(yè)內人士建議,業(yè)主簽訂購房合同時,不妨留個心眼,簽署個人信息保密條款,以此來約束諸如售樓處等一些工作人員以個人行為出賣業(yè)主信息的可能。“在留電話號碼時,最好留一個不常用的電話號碼或座機電話,不要使用工作號碼,這樣可以在不想接電話的時候關閉電話。”該人士提醒。
此外,業(yè)主可以在手機上安裝一些來電防火墻的設置,以免反復被騷擾。
專家說法
出售他人信息重者可獲刑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主任呂偉說,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253條規(guī)定,違反國家規(guī)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開發(fā)商或物業(yè)公司有對業(yè)主信息的保密義務,泄露或出賣他人個人資料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泄密者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裝修公司打電話或發(fā)短信騷擾業(yè)主的安寧而造成精神傷害的,也應依法賠償業(yè)主的相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