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手房指導價 這一步能走多遠?
作者:李宇嘉 來源:金融界網 更新時間:2021年02月08日 【字體:大 中 小】
來源:金融界網
作者:李宇嘉
01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發(fā)布機制正式發(fā)布
春節(jié)前夕,深圳樓市調控接二連三“放招”。醞釀數月之后,2月8日,深圳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發(fā)布機制正式發(fā)布。
首先,還是要贊賞一下,深圳先行先試,春節(jié)前我的前同事們加班加點,在全國率先對二手房市場進行價格引導,能夠把這份片區(qū)指導價格單子發(fā)布出來,挺不容易的!
新房調控,有賣地限價、預售定價、批售控制、開發(fā)商“窗口指導”等抓手,但二手房市場調控,真的沒抓手,交易量價是由千千萬萬的交易者驅動的,政府連最基本的價格都不掌握。所以,各地調控樓市,基本以新房為主,特別在價格層面。
啟動二手房價指導,意味著調控走向成熟。
廢話不說了,為什么要引導二手房價格?
顯然,如果不對二手房價格進行干預,新房限價就是徒勞的,因為這會造成一二手房“價格倒掛”,購買力就會去炒新房,新盤“個位數”中簽率的盛況繼續(xù)上演,新房和二手房價格輪番上漲,樓市調控就失控了。近年來,深圳房價上漲,很大程度上是二手房價格上漲導致的。
新房銷售,非倒掛不賣房。沒有倒掛,也要做出倒掛。怎么搞?由中介、自媒體、業(yè)主抱團,大家一起讓周圍二手房價格“漲起來”。這樣,新房價格出現(xiàn)洼地,購買力就向新房走,新房和二手房價輪回漲價的格局,就形成了。這樣,買家、賣家、中介、銀行等皆大歡喜,調控就變成空調了。
對此,政府真的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因為,深圳樓市太特殊了。全市140多個樓市片區(qū),拋開不賣自住的,拋開限售的,實際掛牌出售的量,是很有限的的。如果,一個片區(qū)所有賣家抱團、集體漲價,或在在中介和自媒體的做局下,暴力拉升,這個片區(qū)的價格就被抬起來了。
02引導市場理性交易
相信,大家還記得2019年底中糧鳳凰里、恒裕檳城業(yè)主“暴力拉升”。深圳樓市,可以說是賣方主導,賣方聯(lián)合起來“坐地起價”,買家也沒辦法。所以,2019年以來,深圳不得不啟動“一刀切”限價,超過某個價格,就不讓網簽了,但這樣做,真有點粗糙、被詬病的太多了。
所以,深圳這次搞起了二手房指導價格。根據住建局的公告,通過價格信息透明、理性交易,達到“引導”的目的:
引導市場理性交易
引導房地產經紀機構合理發(fā)布掛牌價格
引導商業(yè)銀行合理發(fā)放二手住房貸款
大家關心的是,能不能達到效果?
想要實現(xiàn)價格引導,首先是價格信息透明,就是要告訴大家,現(xiàn)在市場上真實的成交價是什么?
其次,政策要讓買家報價、賣家掛牌定價,中介撮合價等,順著政府指導價格走。但是,根據媒體反映,筆者也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與市場實際成交價格,這個指導價格還是低了不少。
當然,政府想讓市場價格回到引導的價格,目的很良好,但關鍵是,買家或賣家認不認這個價格?如果不認,會怎么樣?比如,市場實際成交價為15萬,政府指導價為13萬。前面說了,深圳從片區(qū)市場來看,典型的“賣方市場”。賣家不認,繼續(xù)掛牌15萬,買家沒辦法,只能接受!
比如,2019年底曾對部分“妖盤”(比如恒裕檳城)限制網簽價,超過20萬,我就不讓你網簽了。但現(xiàn)實情況是,我們看到的賣家報價,很多貼著20萬走,比如19.99萬。有的盤網簽價按19.99萬,超過的部分走“第二份合同”。這樣,價格失真,市場秩序亂,買家受損。
03應該怎么辦?
發(fā)布指導價,這是第一步。
但最好是,尊重歷史、尊重現(xiàn)狀,披露實際成交價格,并在此基礎上,定期(按月度或季度)更新價格。披露真實價格,這是調控的第一步;然后,“因片施策”,供應少的,增加供應;需求大的,抑制需求,特別是投機炒作;自媒體、中介炒作的,嚴厲打擊。
然后,讓銀行貸款評估價、計稅參考價,跟著這個價走。
現(xiàn)實情況是,銀行都認為,深圳的房子是安全資產,很多銀行有意提高貸款評估價,讓買房者多貸款,銀行賺得也多。去年以來,實體貸款利率(特別是中小微貸款)第一次低于按揭貸款利率,銀行更有動力做大房貸業(yè)務。
所以,如果政府的這個指導價格,能夠影響到銀行的貸款評估價,讓銀行覺得,深圳房價的“合理水平”在13萬左右,高于這個價格,樓市風險就加大了。所以,銀行放貸就按13萬來評估,指導價格就有意義了。
總之,這次政策思路是對的,一二手房聯(lián)合調控,避免了過去碎片化、盯著局部。但是,還要加強橫向政策之間的協(xié)調,比如增供應、抑需求和控杠桿等等。